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用寫作來調心



用寫作來調心 
呂旭亞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

  與娜妲莉的書相遇是在我開始論文寫作的初期。每天一人孤獨地坐在書桌前,面對巨大的寫作計畫和成百上千的資料。腦中思緒四處流竄,可是一提筆就膠著不能動彈。越是想寫,越不知從何下手,每一個地方都可以動筆,但是太多想法糾結纏繞,要想清楚卻怎樣也無法做到。書越看越多,筆卻越來越沈,「想清楚再寫」是我當時的信念,只不過腦袋被越來越多的讀填滿,書寫的勇氣卻日益消退。
  我求助於我的寫作老師,她告訴我,當她遇到寫作困境的時候最常用的一本書是娜妲莉的《心靈寫作》。對她而言,讀一小篇她的文章,就好像得到一劑強心針,有能力在停滯的地方爬起來繼續進行一段,多寫一些。既是老師的聖經,我當然趕快到書店取經。從此之後,這本書也成了我的手邊書。在我論文寫作最沮喪、面對最巨大的自我懷疑時,它成了一盞照明燈。
  娜妲莉.高柏的這本《心靈寫作》是教導創意寫作的經典之作。一九八六年出版之後,就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這樣一本小書,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清楚、樸素,看似平凡之作卻在出版後成為暢銷名著,銷售超過一百萬冊。是教導寫作書籍中的異數,佔據同類書中的頂端。
  成名後的娜妲莉一個人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裡的小城道斯。仍是每天跑步、教寫作,和不停的做自由書寫練習。她很老實的告訴人們,她的方法不會把一個沒有寫作天分的人變成大文豪,可是她卻可以教導一個接觸、探索自己幽邈世界的方法。她的方法可以幫助人找到創作的勇氣和熱情,打破僵化的寫作形式。
  對娜妲莉而言,寫作就像修行、坐禪。喜歡就寫,不喜歡也寫;有靈感寫,沒靈感照寫;快樂、痛苦、風、下雨都要寫。一旦決定寫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時間來寫。寫得好壞不重要,寫出來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坐下來開始做,有沒有允許自己寫到心底去。「寫」這一個動作,成為我們唯一的目標。寫出來的文字只是「寫」這個過程的紀錄而已。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精彩文章:寬恕是觀看等待不判斷

問:


「寬恕是觀看等待不判斷」,這句話中的「等待」是什麼意思?

答:

寬恕的心從不以等待為苦,無論何時都不強求別人或我們自己改變。即使看到有人驚慌失措,寬恕的心深知這受苦之人的心靈本來就有重新選擇的能力,於是能靜靜「等待」,直到他心甘情願,作出另一個決定。

可見,耐心必隨寬恕的心境而生。《教師指南》更把耐心歸為上主之師的特質:「凡是對結局肯定不疑的人,才可能毫不焦慮地耐心等候。耐心對上主之師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在他眼中,一切都是必然的結果,即使他一時仍看不明白,卻不再懷疑。適當的答案會在適當的時機到來。」(M.4.VIII.1:1,2,3,4)

我們也要一視同仁,將寬恕的耐心用在自己身上。修習《課程》之時,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常會焦燥不耐,為達不到《課程》的目標而氣急敗壞,因為體驗不到寬恕的平安而懊惱難安,表示我們已把指揮權交給了小我,竄改了上主的救贖計畫,原本只是一念之差,如今卻已弄假成真,這不正違背了救贖的本意嗎?

相反的,耶穌指導的寬恕是一個非常溫和的漸進過程。他鼓勵我們等待,而非進攻擊退抗拒,也不會強迫我們在還沒準備好時,去說不願說的話,做不願做的事。耶穌教我們這樣等待:「靜靜地退下,讓自己療癒吧!…將你的心念專注於這些話上…:我什麼都不必做,只要我不再干預祂的運作。」(T.16.I.3:7,9,12)

我們在寬恕過程的任務非常單純:只需觀看小我的運作,認清它看似惡毒的念頭與批判只是恐懼的表現;面對小我,等待是──不修正、不改變、也不將預設的解決方案加諸其上,還有,別給小我定罪。接下來,我們願意借用聖靈的眼光,讓聖靈的寬恕思想體系接手。

由於我們已經習慣聽從小我黑白顛倒的教唆,並以此推動我們荒唐錯亂的人生,要我們等待而「不干預」,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練習,完全違反我們「立即行動」的慣性,我們確實需要向耶穌學習如何耐心地等待。

文: Ken Wapnick
譯/王敬偉
潤飾/晨予、張紅雲
摘自:http://www.acimtaiwan.info/viewtopic.php?f=67&t=3039

四月探索潛意識講座會

講座一:「用書寫與真實自我相遇──心靈書寫初體驗」
 你渴望寫作嗎?你正為自己的故事尋找訴說的窗口嗎?這個講座會以創意寫作的法門,帶你直入心靈書寫的世界遨遊,藉著自由書寫與創造的自我相遇。你不必是一個熟練的寫者,只要你準備好前往幽黯意識探險的心情,帶著你的筆和筆記本前來加入我們
主講人:詹美涓
日期:13/4/12 (星期五)
時間:7.45pm-10.30pm
費用:RM30
報名:017-6805720(春源);017-2794793(清團)


講座二:「一個畫家的精神重生歷程」
本次講座將介紹瑞士物件海報畫家Peter Birkhauser 在作夢或積極想像之後所畫的圖,畫家藉由圖像與內在湧現的的潛意識內容對話與工作。它們反映出畫家的個體化歷程,或可以說是精神轉化的歷程,可以視為一個現代人經歷精神危機及療癒的示例,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潛意識的圖象語言。
主講人:詹美涓
日期:14/4/12 (星期六)
時間:7.45pm-10.30pm
費用:RM30
報名:017-6805720(春源);017-2794793(清團)

講師簡介:
詹美涓,一九六三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現為自由作家,並在呂旭立基金會、台中市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帶領「心靈書寫工作坊」及「繪畫工作坊」課程。曾任職合報讀書人版編輯、中學教師、弘光科技大學講師。作品曾獲聯合報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師大文學獎、耕莘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移站》(遠流),譯有《長鼻子豬》(上誼)。

四月 心灵绘画工作坊 ~ 一趟探索潛意識的內在旅程 (注意日期更改了)


心灵绘画工作坊

~ 一趟探索潛意識的內在旅程 
當我們認真地對待潛意識,意識會跳出與其搏鬥,像是進行一場生死決鬥,於是榮格看重的是當意識與潛意識遭逢時,能夠如何地不被潛意識給吞食、淹沒,並且盡力去理解、涵容潛意識的象徵意義,而一切都是為了明瞭當下的處境,擴大自我認識的範疇。(摘自《張老師月刊》)
潛意識的語言是象徵的語言,也是圖像的語言。想要讀懂自己潛意識所發出的訊息,我們要學會捕捉內在的圖像,創造它、瞭解它。
我們將用繪畫與創作的自己,相遇、對話、發展、嬉戲。
你無須具備任何繪畫經驗,只要有一份對自己幽黯意識的好奇與渴望探險的心。 
這個工作坊會幫助你:創造力的開發,內在潛意識的認識,自我深度的探索。   

費用:RM980(活動包括材料及茶點)
日期:14/4-16/4(9.30am-5.30pm) (原本是31/3-2/4)
人數:25
带领:詹美涓,一九六三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現為自由作家,並在呂旭立基金會、台中市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帶領「心靈書寫工作坊」及「繪畫工作坊」課程。曾任職合報讀書人版編輯、中學教師、弘光科技大學講師。作品曾獲聯合報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師大文學獎、耕莘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移站》(遠流),譯有《長鼻子豬》(上誼)。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四月 《奇迹课程》系列课程:踏上奇跡之路 ~ 《奇迹课程》基础班 (注意日期更改了!)


踏上奇跡之路 
~ 《奇迹课程》基础班

《奇課程》教你心想事成的技巧,也教你如何在人間築夢,
它只是幫你認清你是自己這場人生大夢的編劇
《奇蹟課程》引導你另一條新路,協助你直探人類痛苦与不安的根源,
它教你看出親密關係令你愛恨交織
它教你看出你‘老覺得不好、匱乏、脆弱’及‘自我憎恨’的原因,
它教你如何用寬恕解除你潛藏的宿怨與深層的無價值感
它教你如何改寫自己的劇本,
找回你本有的圓滿自性與真正的幸福。

課程形式:短講、心理體驗活動、小組分享、冥想等方式,協助學員瞭解《奇蹟課程》,並加深學員對《奇蹟課程》的體驗,走上自我療癒的路。

日期:28/4(六) - 29/4(日) (原本是17/3-18/3)
时间:9.30am-6pm
费用:RM 450
带领:张春源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Inner Peace 七月電影分享會: 【我孩子們的爸爸】



Inner Peace 七月電影分享會
片名:【我孩子們的爸爸】
(法國片,110min
日期:16/07/2012, 7.45pm
費用:RM5 (場地費)
聯絡:012-3018006 祖潔

劇情大綱
一個完美爸爸的秘密、愛與夢想
貴格瓦擁有了所有男人都夢寐以求的:一個他深愛的妻子希薇雅、三個可愛的女兒和一份不斷為人們創造夢想的好工作電影製片。貴格瓦的專業與執著無懈可擊,他的風采與魅力更受人誇讚,僅管電影市場風險甚高,但他的「月電影」卻深獲好評
雖然貴格瓦幾乎將他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工作上;但每逢週末,他必定會回到鄉間別墅裡和家人共同渡過,而這也是希薇雅和女兒們最感到快樂的時光。然而這個週末,貴格瓦卻沒有回家。更讓人震驚的是,當晚巴黎傳來了一樁意外消息,讓希薇雅幾乎不敢置信
第二天,希薇雅帶著女兒們一道趕往巴黎,她想知道貴格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正值花樣年華的大女兒克蕾曼絲,則想確知爸爸對她們的愛,是否還一如從前?究竟 貴格瓦發生了什麼事?他能再重新回到這個關心他的家嗎?當希薇雅和女兒們到了巴黎後,才發現一切事情,更遠超過她們的想像

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好文悅讀:抹消生死的界線

抹消生死的界線

(余德慧)

我相信生命的真諦不在教義中,也不在宗教的活動當中,而是在最孤獨的時刻.
最孤獨的感覺是在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起身看著我身旁熟睡的親人.有一天,我們終將不到彼此,親愛的人終將不見,看著他們的臉孔,我感到無限的孤獨.弟弟去世之後,我在老家的廳堂看著祖父.祖母.父親.母親與弟弟的照片,小小的堂屋的牆壁,掛滿了我的親人照片.他們的不在,我反而覺得不孤單.
真正孤獨的感覺是在最快樂的時候.尤其當著自己最喜歡的人的眼前,一抹孤獨的疑雲在閃爍之間隱約浮現.我知道人生福華是生命的滋養,但是朝著凋謝的生命怎能永遠巴望著滋養?我們總要準備著凋謝的心情.
為什麼我總是在最親密的人身上感到孤獨?原本我們與最親密的人說要一生一世在一起的,而這樣的心願恰好是一生最無法達成的心願,就在這心願的盡頭,我們隱約看到一個轉折,那裡有個心願所無法橫越的巨大鴻溝,向我們顯示這個心願的虛軟無力.
我們不願意對生命說謊,所以我們必須用一種本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活著.最本真的態度是把:〔活著〕當作問題,而不是理所當然.從一開始,任何個人的出現在地球上往往只是因緣際會的機緣,並不是必然有你這樣的一個人.從機緣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出現是在千億的基因組合裡,因緣際會的被組合出現.我們帶著祖先的基因,可是並沒有一個可以明白指認的祖先,我們的父祖輩也是在祖先的因緣際會暫時出現的.我們的去世,也只是把自己變成無名的祖先,成為子孫的先行者.因此,任何活著的人都是?〔反祖〕的:返回到整個人類基因庫的無名裡頭.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三月 心灵探索读书会:‘走向內在佛陀’ ~ 步行在心靈清明之旅


‘走向內在佛陀’心靈探索讀書會
~ 步行在心靈清明之旅
每個人在都有一個佛陀,一直都在等待著老愛受苦受難的我們敞開心胸,走向他。我們的心害怕苦也避開苦,但無意識里卻愛抓苦不放。對於我們如此矛盾的心,非常不了解。為了要讓我們生命的功課獲得療癒與平靜,理解心如何運作以及學習走向到他的身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會變得更臣服與謙卑。就在這種心境下,內在的智慧、慈悲與愛就會向我們顯示通往平安之路。
日期:6/3/12 – 8/5/12
时间:8pm-10pm
费用:RM350
带领:张春源
参考书目:《奇蹟課程》、《一心走路》、《智慧的心》

好文悅讀:送禮給自己

送禮給自己
(Paul Ferrini)

持續不斷地專注於當下所發生之事,便是把最好的禮物送給自己。
若能全心投入當下,你就等於擁有人生所有的禮物,因為在那一刻,你的一切罪過全被寬恕,所有疚全被釋放,而且當場得到治癒,不但給出了奇蹟,也同時領受到奇蹟。
當然,若要真正活在當下,你非得放下自己的「故事」不可。
一旦放下你的故事,心空無一物,不再做任何詮釋時,你可能是任何人、任何事物,甚至可能是一切事物。
即使你在前一刻犯有酒癮或毒癮,仍可在當下這一刻放下它。只要你願意,就能放下任何的行為、虛假面具,以及自我形象。
你可以當下戒掉所有的癮頭,做法很簡單,只須選擇不要它們就成了。
若仍選擇要它們,你就是在吸食「過去」。如此一來,你任由癮頭主宰你這一生,從此注定得活在重複的人生模式裡,這不就是癮頭的目的嗎?
是的,你無時無刻都在作選擇,但對你來,它卻完全不像選擇,因為你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相同的選擇,早已無驚喜可言。
所以,你得經常反問自己:「是誰做此選擇?」
若你願意誠實作答,將不能不承認那個「選擇」來自你在的孩童,他經常在不知失措和驚恐中作選擇。
那位孩童不想要痛苦,也不想活在當下,因為那意味著得正面迎向痛苦。
那麼,她/他該怎麼辦才好呢?她/他只好尋求能立即獲得滿足之物,或許是酒、大麻、或藥丸。也或許是一次性高潮,或是一塊巧克力蛋糕。
為了逃避痛苦,我們往外尋求「快感」,從此過著周而復始的人生,也不知不覺地上癮了。

2012年1月1日星期日

五月 心灵探索读书会:‘正念與覺性’~ 步向活在正念的觀照中之途徑


‘正念與覺性’心靈探索讀書會
~ 步向活在正念的觀照中之途徑

平日生活忙碌,心隨著境團團轉,早已經把自己的‘覺性’丟棄某處。一個沒有‘覺性’的人,就像拖著死屍的夢中人。我們的心靈總處於麻木而非覺醒的狀態。我們的心性也習於自動運作,所以常常使我們忽略了真切地去生活、成長、感受、自我療癒的珍貴時刻。生活沒有覺性和正念,我們的生命就會淪入醉生夢死的輪迴之中。
正念即是覺醒。若我們再度與我們的在覺性連結,在我們的行住坐臥間念念分明,我們就不會有煩惱,心將會流洩出平靜的自在和喜樂。就在這念念分明的此時此刻,我們才真真切切地活者。

日期:5/6/12 - 7/8/12
时间:8pm-10pm
费用:RM350
带领:张春源
参考书目:《當下繁花盛開》、《存在禪》、《正念的奇蹟》

好文悅讀: 上樓


上樓 
(摘自《當下,繁花盛開》,喬.卡巴金博士
日常生活中可以修習正念的機會不可勝數,上樓對我就是個好練習。我在家時每天就得上樓幾百次,到樓上拿東西,或與樓上的人講話,可是我的長期基地在樓下,所以我常在樓上樓下來回奔波,我上去是因為找到我需要的物品,或上完洗手間之後要下來。

於是我發現自己常需要被拉到另一處,或被下一件必須做的事、下一個必須去的地方所牽制。有時我察覺到自己三步併做兩步衝上樓;有時正念會覺醒,逮到自己在狂熱中衝刺,我覺知到自己有點喘不過氣,心臟在疾速跳動,心也一樣。當時我整個生命被一些匆忙的目的所驅策,以致上樓以後常常忘掉這些目的的意義何在。

如果我能在樓梯最低一階或剛開始上樓之際,捕捉到這股能量的波動,我就會慢下來,不只是一步一階,而是非常慢,也許一息一步,提醒自己,為了此時此刻生命的全然存在,沒有什麼地方不能等到下一刻再去,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等到下一刻再拿。

我發覺當我記得運用正念時,一路上比較能連繫上我的生命,也比較有中心;我也發覺其實並沒有所謂外在的匆忙,只有在的匆忙,而這份匆忙是被缺乏耐性和失念下的焦慮思考所驅策,有時細微到我必須仔細聆聽才偵測得出來,但也有時明顯到怎樣也扭轉不了它的力量。只要我覺知到心的匆忙及其後果,這份覺知本身就會幫助我,使我在擾動的時刻裡不會完全失去自己。還有,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下樓也是一樣,但下樓時因著地心引力,所以要慢下來更困難。

【請試一試】
用家中尋常且一再重複的機會來修習正念,開門、接電話、找家人講話、去浴室、從烘乾機中取出衣服、走到冰箱前,都是可以慢下來,也都是與每一時刻緊密連繫的好機會。留意一下,推你走向電話或聽到第一聲門鈴響的在感覺,你為什麼需要這麼急著反應?快到將你從生命中平順的前一刻抽拔出來?這樣的過渡期能否更優雅一些?可不可以一直保有正念?

還有,試著與這些事情同在,像是淋浴或吃飯等等事情。淋浴時你真的在淋浴嗎?有感覺到水流過皮膚嗎?還是你思緒飛走了,或在念頭中迷失,而根本沒有真正在淋浴?吃飯也是另一個練習正念的好機會,你到食物了嗎?你察覺到自己吃得多快、吃了多少、在何時何地吃、吃了些什麼食物嗎?你能整天都與自己同在、一再一再將自己帶回當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