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星期三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八月重點活動:正念療法講座会

正念療法講座会

歡迎大家出席29/8/2012(星期三),8pm-10pm 正念療法講座會。
費用:RM30
報名聯絡:春源017-6805720; 祖潔012-3018006

主講人:李燕蕙博士(任教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專研海德格哲學、心理劇、正念療法與禪修療育,目前正在德國弗萊堡接受MBSR、英國牛津MBCT專業訓練中。)

正念意指以特殊方法专注:刻意、当下、不加判断,这种专注可滋养出更 多正知、清明智慧,并更能接受当下的实相。禅修使我们觉醒,知道生命只在刹那之间展现,若无法全心与这些刹那同在,我们将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物,且领 略不到蕴涵于成长和转化中丰富而深刻的可能性。

若对当下不具正知,不自觉和惯性反射的行为终究会为我们引发问题,这些行为往往是由根深蒂固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所驱动,如果不加留意,日积月累,最终会 让我们感到进退失据、失去联系。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能扭转能量,朝向更满足、更快乐,甚至更健康迈发。

正念提供一条简单有力的路径,让我们从问题中脱身,联系上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力,重新掌握生命的方向和品质,包括家庭中的人我关系,跟工作、世界和这个星球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

这条路径根源于佛教、道教、瑜伽,也蕴藏于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美洲原住民的智慧中,其关键在于以审慎和明察,持续不断地专注,欣赏当下,对当下培养一种亲密感。与这种态度相对的,便是视生命为理所当然。

我们习于忽略当下,反而喜欢期盼还没到来的,导致我们对置身其中的生命之网普遍缺乏正知,这包括对自己的心念及其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动,都缺乏正 知和理解。这严重限制了我们的观点,看不见生而为人具有什么意义,也看不见我们跟彼此和周遭世界是如何地相互依存。
正念仅仅是一种自觉的生活艺术,而非佛教徒或瑜伽士的专利。它是一种实 际的方式,经由系统化自我观察、自我探询及正念行动的过程,与生命的丰美搭上线。正念不会冷冰冰、纯分析、毫无感觉,正念基本上是温柔、感谢和滋养,另一 种看待它的方法是“全心全意”(heartfulness)。

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

八月重點活動: 正念療法與助人專業五日工作坊



正念療法與助人專業五日工作坊
如何與壓力共處是現代人時時面對的課題,正念減壓療法 (MBSR) 是卡巴金博士結合東方禪修與西方身心醫療理念,於1979創發的自我療方法。後,英國威廉斯等三位教授,以認知行為治療(CBT)為基礎,融入MBSR的方法,逐漸發展出正念認知療法(MBCT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透過系統學習正念療法多元方法,可以重新接觸自己智慧與活力的泉源。此法可應用於教育、醫護、輔導諮商、社工、宗教等助人工作領域本課程將帶領學員學習正念療法的多元方法來幫助自己另一方面也探討運用此法協助其服務對象的可能性,以培育更具靈性深度的專業助人知能

什麼是正念?
正念是充分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不加裝批判的過濾器或鏡片。正念就是培養身心的覺知,活在此時此地。正念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慣性思考模式和其他根深蒂固的行為,增進身心健康。正念是以特殊方法專注:刻意、當下、不加判斷,這種專注可滋養出更多正知、清明智慧,並更能接受當下的實相。正念使我們覺醒,知道生命只在剎那之間展現,若無法全心與這些剎那同在,我們將錯失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且領略不到蘊涵於成長和轉化中豐富而深刻的可能性。正念提供一條簡單有力的路徑,讓我們從問題中脫身,連系上自己的智慧與生命力,重新掌握生命的方向和品質。

課程內容:正念療法介紹,探索壓力經驗,探索壓力與焦慮,探索艱辛禪,食禪,生活禪,行禪,慈心禪,聽思禪,身體掃描,三分鐘呼吸空間,專注呼吸,正念傾聽,正念瑜珈,正念人際關係,止語密集禪修等等。 

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七月 曼陀羅創作工作坊


曼陀羅創作工作坊
【你不需要有美術基礎,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 一趟走向內在自然的旅行 
如果整天忙忙碌碌,向外尋尋覓覓,
仍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為什麼不向內旅行?
返回心靈的故鄉與本然的自我相遇
發現內在俱足的智慧,以及無窮的力量

我們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和「圓」緊密的結合了。從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產生圓形的受精卵,出生時經過圓形的通道而誕生。肚子餓的時候,母親圓形的乳房或是圓形的奶嘴和奶瓶,會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生活環境的四周可以發現到太陽、月亮、地球、盤子、戒指、杯子和茶壺、向日葵花朵和蘋果等等都是圓形的。不論是原生或是被設計成的物品,可以發現到「圓」的魅力是相當大的。
曼陀羅 (Mandala) 一字源自於兩千三百年前的梵文。簡單來說曼陀羅是「圓」之意。曼陀羅的意象處處呈現於自然與人文風土之中:宇宙星球、細胞、樹木年輪、礦物結晶、水波、花朵、建築、舞蹈、繪畫……。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六月活動:‘正念與覺性’心靈探索讀書會



‘正念與覺性’心靈探索讀書會 
~ 步向活在正念的觀照中之途徑

平日生活忙碌,心隨著境團團轉,早已經把自己的‘覺性’丟棄某處。一個沒有‘覺性’的人,就像拖著死屍的夢中人。我們的心靈總處於麻木而非覺醒的狀態。我們的心性也習於自動運作,所以常常使我們忽略了真切地去生活、成長、感受、自我療癒的珍貴時刻。生活沒有覺性和正念,我們的生命就會淪入醉生夢死的輪迴之中。
正念即是覺醒。若我們再度與我們的在覺性連結,在我們的行住坐臥間念念分明,我們就不會有煩惱,心將會流洩出平靜的自在和喜樂。就在這念念分明的此時此刻,我們才真真切切地活者。

日期:12/06/12-28/08/12 (逢週二) 8pm-10pm
費用:RM350(會員);RM450(非會員)
帶領:張春源
參考書目:《當下繁花盛開》、《存在禪》、《正念的奇蹟》


    渴望親密關係有什麼不對嗎,不好嗎?

    問:
      我到現在都還沒能建立我的親密關係,為了搞清楚原因,我剛剛做了一個冥想。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大多數理由都出自小我。但有一個似乎與小我無關,那就是「我太懶了,不願努力爭取」。我不知道問這個問題合不合適,可我腦子裏睜眼閉眼都是親密關係這,親密關係那,怎麼也揮之不去。《課程》說特殊關係是我們用來抵制真理的工具,這我知道,而且我還發現,《奇蹟課程》從頭到尾都沒有直接提及性和行為的問題,可是我苦惱極了,請你無論如何給我一些指引。這些欲望不斷襲來,我卻無法滿足它們。我實在沒辦法說服自己不該有這些欲望。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這部《課程》也讓我越來越灰心。我是不是誤解了《課程》的某些觀念?我想我一定忽略了什麼?請幫幫我!

    答:
      看起來你的確誤解了《課程》的某些觀念。雖然你沒有提到冥想中浮現的其他念頭,但你所說的那一條似乎仍然屬於小我,因為它的語氣就像一個媽媽在數落兒子!請放心,耶穌或聖靈不會像媽媽們那樣嘮叨的!事實上,無論你以為自己聽到了什麼答覆,恐懼更有可能是使你無法擁有親密關係的真正原因。

      你說的沒錯,特殊關係的確是小我為了轉移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看不到聖靈的答覆而造出的,《課程》把特殊關係稱為「小我最得意的禮物」(T.16.V.3:1),因為它似乎給我們一個許諾,讓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在他人身上找到上主無法給予的特殊之愛(T.16.V.4).然而,只要我們認定自己活在一個分裂的世界,《課程》就不會要求我們逃避或放棄特殊關係。正相反,它教導我們,特殊關係是我們學習寬恕功課不可或缺的課堂。用耶穌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再三強調,聖靈不會奪走你的特殊關係,祂只會加以昇華」(T.17.IV.2:3)。

      因此,儘管《課程》說特殊關係(包括性或身體的親密接觸)不會給我們帶來天堂的喜樂,但耶穌從未在《課程》中說過渴望特殊關係是不對的,壞的,或者罪惡的。不僅如此,《課程》還指出,唯有透過特殊關係,我們才有機會療癒自己投射到關係中的罪咎,沒有特殊關係,我們還不知道自己心中有罪咎呢。療癒的契機多種多樣,也許是我們感覺現有的,或者過去的特殊關係傷害了我們,或者我們想擁有某些特殊關係,卻苦於無法如願。歸根結底,人生功課的形式並不重要,它們提供的機會都是一樣的,我們無需另起爐灶,只需敞開心扉,在現有的人際關係中學習即可。每一個人際關係,無論有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都為我們提供了同等的機會,讓我們得以在內心找到那一直陪伴著我們的愛,我們只需揭開蓋在愛上面的罪和咎,愛就可以重見天日,大放光明了。

      明白了這些以後,你也許不想再祈求親密關係了,而更想祈求聖靈幫你釋放那讓你體驗不到愛的罪咎和恐懼。當你心甘情願想要釋放它們時,你也許會驚訝,生活中竟有這麼多的寬恕機會,但請不要事先指定或定義機會的形式,否則你會錯失良機的。請放心,只要我們想寬恕,就不難從生活中發現練習寬恕功課的機會。

      肯恩•霍布尼克最近出版的錄音《形式vs內涵:性與金錢》可能對你在親密關係上的疑問有些幫助。Q184也與你的問題有關,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

    摘自:奇迹资讯中心网站

Inner Peace 六月电影分享会:车票



Inner Peace 六月电影分享会:车票

                                                                日期:18/6/12(MON)
时间:7.45pm
费用:RM5
联络:017-6805720(春源)

故事讲述准母亲吴静孕有一个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此症国内并无治疗成活的先例,消息立即引起传媒关注。曾雨桐 (左少青 饰) 被派往采访吴静及其丈夫,日夜守候期间,目睹两人为应否将胎儿诞下作出决定的矛盾及坚持时,激起自己对过去的感叹。原来她在出生一个月时,被母亲遗弃于修道院门外,一直被修女曾嬷嬷 (叶童 饰) 扶育成人。
  就在采访期间,雨桐接到好友志轩 (吴奇隆 饰) 的电话,曾嬷嬷重病住院,时间无多。嬷嬷临终前将一个包裹及一张车票给予雨桐,希望她能对母亲的仇恨抛开,与她重聚。望着车票及嬷嬷的遗愿,令痛恨母亲的雨桐在爱恨间难以决断。
  正在犹豫是否要踏上寻母之路时,雨桐遇上一位带着抑郁症儿子小丁上班的计程车司机。言谈间得知他对养育儿子的坚持,使对亲情不信任的雨桐心里泛起涟漪,对母亲当日抛弃自己的决定亦起了莫大的好奇,决定与志轩踏上寻根之路,希望解开昔日母亲狠心抛下自己的真相。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三月至九月 ‘生死之歌’系列心靈探索讀書會


‘生死之歌’系列心靈探索讀書會 
~ 藉著理解死,讓生命變得更自在更深刻

每人都知道自己必死,但都努力無限期地延長自己的死期,因為死亡來臨時我已經死亡,死亡未來臨時,我還活著,何必徒增困擾。然而,死亡的威脅往往如黑暗裡未曾現身的影子,不知何時襲來。
活著是一齣熱鬧繁華的戲,死去也可以是一首轉化之歌。
我們在世的繁華有多少操心?多少遮蔽?我們如何能突圍而出,尋得澄澈的本真,讓自己從日常世界走進靈性世界,瞭解回到宇宙的母體是人們最終的歸返。於是向死而生,因瀕臨之心而行於‘生與死’智慧的修行之路,在生活中既認真又不認真,遊戲而又自然,了悟生寄死歸,死亡也是一種存在。」
貼身近觀死亡之後,對生命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系列一  1/3/12  3/5/12 8pm-10pm
直視死亡 ~面對死亡的恐懼(主要參考書目:《凝視太陽》及其他)


系列二  21/6/12 – 20/9/12 8pm-10pm
觀生死 ~ 探索生命與死亡的智慧(主要參考書目:《生死學十四講》及其他)


系列三  11/10/12 – 20/12/12 8pm-10pm
好走 ~ 心靈轉化之旅 (主要參考書目:《好走》及其他)

费用:(每系列)RM 350
带领:张春源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

5月電影分享: 緊握生命的希望

 緊握生命的希望

“go, live and become..." 是母親對他最後的叮嚀

Inner Peace Centre 電影分享會
時間:29/5/2012(星期二) ,7.45pm 準時開場
片長:2小時23分 + 20分鐘分享
收費:RM 5(場地費)

一個非洲小男孩,從死亡的邊緣重拾生命,在新環境中努力奮鬥、在成長過程中展現抱負、熱情、顯露愛的力量…

1984年,戰火連天的衣 索比亞,小蒙(Salomon)一個九歲的黑人小孩,住在貧困至極的蘇丹難民營裡。在這艱難的環境裡,傳染病四處蔓延著,他們的生存遭受到嚴重的威脅。這 時一個以色列與美國的聯合組織Falashas,希望拯救衣索比亞的猶太教孤兒,將他們安置在以色列生活,小蒙的媽媽雖然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但是在得知 這消息後,為了讓孩子有機會活下來,於是囑咐小蒙裝成猶太教徒,並且宣稱自己是孤兒。 live and become…是母親對他最後的叮嚀,亦是此部電影的片名,傳達著身處困境的人們心中最深的期望。

到了以色列的小蒙改名叫小莫 (Schlomo,與前部電影train of life的主角相同),在法籍養父母的教養下,學會了希伯來語和法語,也經歷了異國生涯中的生日,婚禮,猶太戒律等儀式。小莫漸漸融於以色列猶太文化中, 但是面對身旁的養父母,女朋友,身上卻背負者許許多多感情上的負擔;因為他始終無法忘記仍在衣索比亞的母親,這是他藏在內心深處無法傾訴的秘密。而他的養 母,也因為花很多時間與心思在他身上,反而疏忽了自己兩個親身小孩,母子間出現了難以言喻的隔閡,但更令小莫困惑的,是他自己的身分:自己究竟是衣索比亞 人?還是以色列人?他是基督徒?還是猶太教徒?血緣、國族、身份、信仰,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是人一生所必須背負的永恆印記?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奇蹟課程》是怎麼談「業力」的呢?



問:《奇蹟課程》是怎麼談「業力」的呢?

答:

    東 方靈修法門常用「業力」來描述因果律的運作,《奇蹟課程》對因果也著墨不少,但不曾使用業力一詞。業力與因果報應的觀念深深札根於「過去決定現在」的線性 時間觀,只在小我的世界中成立;耶穌則在《課程》中提出一個全新的觀念──因與果一體不分,須臾不離 (T.26.VII.13:1),是人心落入對立的思想體系之後,才開始把因與果視為不同之物的。

    這世界的對立分別狀態,以及時間幻化出 的無常,恰恰為世間的因果律和業力搭起了絕佳的舞台。小我心態當初搞出因果的觀念,就是為了鞏固根本不存在的分別幻相,使它顯得更為逼真,好讓我們相信自 己非但攻擊了真實生命的源頭,還要為此獲罪當罰,早晚必受報應。但是,即使我們已(自己選擇)落入這世界的信念體系,業力其實還是中性的,從《奇蹟課程》 最究竟的理論來看,業力與分別幻相、罪罰報應同樣非真。只是既然我們已經接受了分別對立的信念,也認同了因果律,耶穌很願意教我們如何順勢善用此一原則。

五月幸福英雄心灵成长读书会


 
幸福究竟是什么 ?
       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吗?
      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拥有富裕的财富无忧愁的生活?
      成功的社会地位?
      花前月下的浪漫?
      愿望的实现?
      还是… …
在幸福面前我们都是英雄… …
为了追求幸福,
我们一贯的努力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努力搞好人际关系,尽一切的努力打造我们要的幸福,追逐我们认为的幸福。

除了一贯的幸福追逐方式,是否还有别的途径呢 ?
这个五月我们将展开幸福英雄之旅读书会,共同万向幸福旅途 。。。

读书会课程目标:
1. 认清幸福/英雄童话的代价,从而重新选择幸福意义。
2. 找回自己幸福价值与力量并从新做出新的选择与决择--选择自重,幸福,快乐的道路。

课程大纲:
1. 发现与了解家庭与社会幸福/英雄童话对自己个性特质形成的影响。
2. 找出并了解成为幸福童话主角的成果与代价。
3. 破除一贯幸福/英雄主角的幸福架构。
4. 通过接纳与诚实的成为自己、对自己的幸福完全負起責任。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

临在的喜悦 ~ 记参加养生主灵性按摩工作坊后感


临在的喜悦 ~ 记参加养生主灵性按摩工作坊后感
文/台湾 古金玉
        踏入芳療領域也近一年半,剛開始,抱著將覺知的品質帶入按摩的理想,和滿滿的信心,試圖在工作中找尋按摩的樂趣。然而,才開始學習,就遇上困難。
和我同梯的同事,很快就把手法學會,並且開始接療程。而我,卻卡在一個難關。老闆娘說,因為我和他人之間有一個距離,那讓我無法靠近被按摩者的身體。所以,我放慢腳步,依著我的步調學習,而就在我試著幫母親按摩的過程中,神奇的克服了這個難關
   這一生第一次為母親按摩,當我將雙手放在母親背上,竟訝異於它如石板一般的堅硬,心中百般不忍。想到母親為了照顧我們四個子女,而讓身心承受了巨大的辛勞。於是無論如何都想要將她的身體鬆開的心意,幫助我把身體的力量放下去,也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身體湊近母親的身體。於是,我的按摩有了一個躍進,我不再害怕接觸別人的身體,只把它當作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然後盡心用雙手去回應,感覺他的需要。
而後,開始接療程,我遇見各式各樣不同的身體,有輕盈、有沉重,有鬆軟、有疲憊而僵硬的。而我只想要讓他們獲得紓展。於是,我開始越來越努力。我以為,能夠立即舒緩客人的緊繃,是芳療師最大的成就。
這中間,也回頭去世儒那兒複訓「養生主靈性按摩」和普連阿敏所教導的「奧修能量平衡按摩」。加上我這幾年斷斷續續的身體工作訓練,我自認為可以比其他人更懂得覺知的使用身體,為他人按摩。
而就在去年年中開始,我的身體開始了一些不舒服的徵兆。我的背,尤其靠近右腰椎部位總是隱隱作痛。推拿師推斷,我應該是不當的使用身體,因為慣用右半邊的身體力量為人按摩,造成肌肉的拉扯,引發疼痛。
於是,我試圖在按摩中提醒自己,要左右平衡使用身體。可是,當僵硬的身體躺在我面前時,我又再次忘我地想要幫他鬆開他們緊繃的肌肉。於是,我的按摩越來越用力,力道越來越重。有時客人喊痛,我還沾沾自喜,並且勸說他要忍耐,因為我很努力要幫他鬆動他的緊繃,痛過之後,自然就輕鬆了!我已經全然遺忘了什麼叫做剛剛好的力道,和有覺知的按摩。而我身體的疼痛,卻慢慢地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在夜裡,我會因為腰部的刺痛而睡不好覺。
過年前,因為痛到受不了,終於去看了骨科。然而檢查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為脊椎應該已經側彎到不行了,沒想到照過X光後,醫師判斷我的脊椎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既無側彎,也沒有椎間盤突出。不過比較特別的是我的腰椎較其他人多一節(常人是五節,我卻有六節),雖屬少數的案例,但醫師說這也不算不正常,可能十個人中會出現一個案例,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只要平時注意不要久站,也避免提重物即可。醫師最後補充說,「我的脊椎看來非常健康。」開了些止痛藥,就要我回家了。於是,我帶著五味雜陳的心情和那一袋止痛藥,回家準備過年。
過年前後,也許是休息了好一段時間,我的腰痛症狀似乎減輕了大半。我不再動不動就對著老公「哭腰」,就這樣回到工作崗位。也許是過年期間身心放鬆,我福至心靈的對自己許願,期許自己可以帶著覺知工作,並且享受每一個當下的片刻。
神奇的是,工作了兩天,我的腰竟然並不感到不適,只有因為太久沒有使用身體為人按摩而感覺到肌肉略為酸痛。而那天,我更深入體驗到一種更為深刻的按摩經驗。 ... ...

六月重点活动:養生主靈性按摩工作坊


養生主靈性按摩工作坊

~ 不只是按摩的动中修定的静心法门

親愛的世儒:
當你用你那一套特殊的方式為我按摩,
其結果是一種非比尋常而奇妙的重新排列,
不只是發生在我的身體內部,
同時也在我的靈魂與其他人之間發生重組的效用。
我可以很確信地說:這對於很多尋求解除身體與靈魂痛苦的人而言,
將會是一大祝福。
—— 伯特‧海寧格 (家族系統排列大師) ——


  自幼就害怕身體的接觸的世儒,在走向深心靈成長之路後,從「莊子養生主篇」和「射藝中的禪」這兩本書裡獲得啟示,於1989年設計出與傳統按摩方式、手法都完全不同的「養生主靈性按摩」。
  這按摩所觸及的不只是皮膚,更能深入至肌肉、骨骼、內臟之中,甚至於穿透心靈深處。要達到這樣的深度,靜心與愛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超越手法和技巧,這正是此按摩最重要的精隨之所在。
  透過以下的短文和海寧格大師的分享,將可幫助您了解此按摩的精神內涵和成果。
每一個接觸,充滿了愛和關懷;

每一個動作,充滿寧靜優雅之美。


一種優質的接觸,

無言的深層溝通, 
愛與被愛的自然表達方式;
喚醒您愛和關懷的能力;
喚醒您被愛和被關懷的記憶。 
有效改善親子與人際關係的新途徑。
重新省視、了解與改善自我新方式。 
身心甦醒、動中修定的靜心新法門。

心灵开头话:神聖舞蹈有什麼功效?



神聖舞蹈有什麼功效?  文:林世儒


下午接到ㄧ通詢問電話,對方說想知道神聖舞蹈有什麼功效?我請她自行上網了解,基本上我不想談論這一部份,只要我說了什麼,我就限制住著它的範圍,神聖舞蹈是需要親身去體驗的,而不同的人將會有不同的發現與體會,因此當有人相知道神聖舞蹈有什麼功用?我只能說必須依靠自己去回答。
二十世紀最聰明的人愛因斯坦曾說:「我相信,能被計算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事,不一定能被計算」。心理治療團體就是「能被計算的」,目標很清楚,效果很清楚,所以容易被接受與了解,很被重視。而靜心和神聖舞蹈都是屬於那「不一定能被計算的」,對於身心靈的成長而言非常重要但不被重視,因為他無法被量化。
神聖舞蹈是ㄧ項長期的自我工作,沒有外在的任何獎賞,他是一面鏡子讓習修者能夠「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人最大的困難就是面對「真實的自己」,當我們真正的和自己面對面,大部分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解的人就會知道,不管我們如何想,不管我們參加多少成長團體或個案治療,我們只是在為自己創造藉口,以避免碰到真實的自己。
如果一定要我回答神聖舞蹈有什麼功效?他的動作有什麼意義?我最想說的是他既沒有什麼功效,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就是意義,你就是功效。仔細的思考一下愛因斯坦說的話吧:「我相信,能被計算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事,不一定能被計算」。

六月重点活动:葛吉夫神聖舞蹈工作坊

葛吉夫神聖舞蹈工作坊

~ 让你觉知与静心于当下的律动

源自於四千五百年前中亞修道院中密傳的修行方法,經由俄國的葛吉夫大師於二十世紀初公諸於世,神聖舞蹈和我們目前所知道的舞蹈型式不同,因習修時動作像在舞蹈,帶給人們美學與藝術上的體驗,觀看者內心會自然湧現神聖虔誠之感而得名。
  它是一種歸於中心的靜心,整合我們內在不同層面(理智中心、情感中心、行動中心)的能量彼此取得和諧,將人們帶入內在全然純淨覺知的空間,並協助人們培養身心靈的協調與平衡、活在當下的能力以及由內而外自然散發出來的優雅。
  初期它像一面照妖鏡原原本本照出,初學舞者刻意想隱藏的自己,如焦慮、緊張、無助、挫折、走神、擔憂、自大、驕傲、忌妒、好功.....等負面情緒與思想。舞蹈中這些對生命成長沒有助益的部分將一一被去除,留下輕鬆、專注、優雅、寧靜、和諧、自信、穩定.....正向素質。
  之後舞者開始擁有對身體、頭腦和情感的深度覺知,能夠用輕鬆又清楚的方式來使用他們,生活中舉止優雅,情緒穩定。不再受到外在環境與自己內在情感的影響。旁人也能感受到你內在的和諧與力量。
  此時正式進入舞蹈,整合內在身體、頭腦和情感三個部分,平衡彼此的衝突,讓它們像和諧的團隊一起工作,以開發高等的情感和高等的理智,讓生活與生命能順道而行。期能到達「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學習者無須舞蹈經驗,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意願去改變自己即可。世儒老師集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研發直接改變內在核心的方法,協助初學者事半功倍地深入學習。特別歡迎學習過多種身心靈成長課程,而仍找不到安心之道的朋友,因為葛吉夫神聖舞蹈將可能成您一輩子的自我修練之法。
  本團體將透過神聖舞蹈,來解脫不自主的機械性,而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一個擁有「意識」的人.;一個有能力「做」的人......

六月惊喜活动:与自己心灵对画 工作坊


走一趟缤纷多彩的艺术心灵之旅
创意与天赋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等待被发掘
藉艺术创作为自己搭起一座通往内在世界的桥梁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只是有些人的藝術潛能埋藏得更深一些。藝術,是心靈中不可或缺的食糧,透過藝術的創作中,我們能冥想解脫、綻放能量、揮灑創意及沉淀內心波瀾。
這趟藝術探索之旅,絕對是一個不評價的過程,所以你不需要具備繪畫技巧,只需放空腦袋,它強調的是運用無意識的創作,利用藝術媒材來表達自己。藝術創作,不只能反映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也能疏導心中堵塞的能量,進而愈合心中的傷痕。

·            活動方式: 本次心靈探索之旅將通過繪畫、心靈書寫、靜心冥想、作品探索及畫作分享,帶你探索你的內在心靈和生命,讓你解開你内心世界的神秘面纱,撥開心靈的迷霧。
·            活动对象: 凡对心灵成长及探索有兴趣者(不需具备绘画技巧,只需放空的脑袋)
·            活动日期: 23/06/1224/06/12(兩天課程)
·            活动时间: 9:30am 5:30pm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用寫作來調心



用寫作來調心 
呂旭亞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

  與娜妲莉的書相遇是在我開始論文寫作的初期。每天一人孤獨地坐在書桌前,面對巨大的寫作計畫和成百上千的資料。腦中思緒四處流竄,可是一提筆就膠著不能動彈。越是想寫,越不知從何下手,每一個地方都可以動筆,但是太多想法糾結纏繞,要想清楚卻怎樣也無法做到。書越看越多,筆卻越來越沈,「想清楚再寫」是我當時的信念,只不過腦袋被越來越多的讀填滿,書寫的勇氣卻日益消退。
  我求助於我的寫作老師,她告訴我,當她遇到寫作困境的時候最常用的一本書是娜妲莉的《心靈寫作》。對她而言,讀一小篇她的文章,就好像得到一劑強心針,有能力在停滯的地方爬起來繼續進行一段,多寫一些。既是老師的聖經,我當然趕快到書店取經。從此之後,這本書也成了我的手邊書。在我論文寫作最沮喪、面對最巨大的自我懷疑時,它成了一盞照明燈。
  娜妲莉.高柏的這本《心靈寫作》是教導創意寫作的經典之作。一九八六年出版之後,就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這樣一本小書,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清楚、樸素,看似平凡之作卻在出版後成為暢銷名著,銷售超過一百萬冊。是教導寫作書籍中的異數,佔據同類書中的頂端。
  成名後的娜妲莉一個人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裡的小城道斯。仍是每天跑步、教寫作,和不停的做自由書寫練習。她很老實的告訴人們,她的方法不會把一個沒有寫作天分的人變成大文豪,可是她卻可以教導一個接觸、探索自己幽邈世界的方法。她的方法可以幫助人找到創作的勇氣和熱情,打破僵化的寫作形式。
  對娜妲莉而言,寫作就像修行、坐禪。喜歡就寫,不喜歡也寫;有靈感寫,沒靈感照寫;快樂、痛苦、風、下雨都要寫。一旦決定寫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時間來寫。寫得好壞不重要,寫出來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坐下來開始做,有沒有允許自己寫到心底去。「寫」這一個動作,成為我們唯一的目標。寫出來的文字只是「寫」這個過程的紀錄而已。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精彩文章:寬恕是觀看等待不判斷

問:


「寬恕是觀看等待不判斷」,這句話中的「等待」是什麼意思?

答:

寬恕的心從不以等待為苦,無論何時都不強求別人或我們自己改變。即使看到有人驚慌失措,寬恕的心深知這受苦之人的心靈本來就有重新選擇的能力,於是能靜靜「等待」,直到他心甘情願,作出另一個決定。

可見,耐心必隨寬恕的心境而生。《教師指南》更把耐心歸為上主之師的特質:「凡是對結局肯定不疑的人,才可能毫不焦慮地耐心等候。耐心對上主之師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在他眼中,一切都是必然的結果,即使他一時仍看不明白,卻不再懷疑。適當的答案會在適當的時機到來。」(M.4.VIII.1:1,2,3,4)

我們也要一視同仁,將寬恕的耐心用在自己身上。修習《課程》之時,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常會焦燥不耐,為達不到《課程》的目標而氣急敗壞,因為體驗不到寬恕的平安而懊惱難安,表示我們已把指揮權交給了小我,竄改了上主的救贖計畫,原本只是一念之差,如今卻已弄假成真,這不正違背了救贖的本意嗎?

相反的,耶穌指導的寬恕是一個非常溫和的漸進過程。他鼓勵我們等待,而非進攻擊退抗拒,也不會強迫我們在還沒準備好時,去說不願說的話,做不願做的事。耶穌教我們這樣等待:「靜靜地退下,讓自己療癒吧!…將你的心念專注於這些話上…:我什麼都不必做,只要我不再干預祂的運作。」(T.16.I.3:7,9,12)

我們在寬恕過程的任務非常單純:只需觀看小我的運作,認清它看似惡毒的念頭與批判只是恐懼的表現;面對小我,等待是──不修正、不改變、也不將預設的解決方案加諸其上,還有,別給小我定罪。接下來,我們願意借用聖靈的眼光,讓聖靈的寬恕思想體系接手。

由於我們已經習慣聽從小我黑白顛倒的教唆,並以此推動我們荒唐錯亂的人生,要我們等待而「不干預」,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練習,完全違反我們「立即行動」的慣性,我們確實需要向耶穌學習如何耐心地等待。

文: Ken Wapnick
譯/王敬偉
潤飾/晨予、張紅雲
摘自:http://www.acimtaiwan.info/viewtopic.php?f=67&t=3039

四月探索潛意識講座會

講座一:「用書寫與真實自我相遇──心靈書寫初體驗」
 你渴望寫作嗎?你正為自己的故事尋找訴說的窗口嗎?這個講座會以創意寫作的法門,帶你直入心靈書寫的世界遨遊,藉著自由書寫與創造的自我相遇。你不必是一個熟練的寫者,只要你準備好前往幽黯意識探險的心情,帶著你的筆和筆記本前來加入我們
主講人:詹美涓
日期:13/4/12 (星期五)
時間:7.45pm-10.30pm
費用:RM30
報名:017-6805720(春源);017-2794793(清團)


講座二:「一個畫家的精神重生歷程」
本次講座將介紹瑞士物件海報畫家Peter Birkhauser 在作夢或積極想像之後所畫的圖,畫家藉由圖像與內在湧現的的潛意識內容對話與工作。它們反映出畫家的個體化歷程,或可以說是精神轉化的歷程,可以視為一個現代人經歷精神危機及療癒的示例,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潛意識的圖象語言。
主講人:詹美涓
日期:14/4/12 (星期六)
時間:7.45pm-10.30pm
費用:RM30
報名:017-6805720(春源);017-2794793(清團)

講師簡介:
詹美涓,一九六三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現為自由作家,並在呂旭立基金會、台中市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帶領「心靈書寫工作坊」及「繪畫工作坊」課程。曾任職合報讀書人版編輯、中學教師、弘光科技大學講師。作品曾獲聯合報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師大文學獎、耕莘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移站》(遠流),譯有《長鼻子豬》(上誼)。

四月 心灵绘画工作坊 ~ 一趟探索潛意識的內在旅程 (注意日期更改了)


心灵绘画工作坊

~ 一趟探索潛意識的內在旅程 
當我們認真地對待潛意識,意識會跳出與其搏鬥,像是進行一場生死決鬥,於是榮格看重的是當意識與潛意識遭逢時,能夠如何地不被潛意識給吞食、淹沒,並且盡力去理解、涵容潛意識的象徵意義,而一切都是為了明瞭當下的處境,擴大自我認識的範疇。(摘自《張老師月刊》)
潛意識的語言是象徵的語言,也是圖像的語言。想要讀懂自己潛意識所發出的訊息,我們要學會捕捉內在的圖像,創造它、瞭解它。
我們將用繪畫與創作的自己,相遇、對話、發展、嬉戲。
你無須具備任何繪畫經驗,只要有一份對自己幽黯意識的好奇與渴望探險的心。 
這個工作坊會幫助你:創造力的開發,內在潛意識的認識,自我深度的探索。   

費用:RM980(活動包括材料及茶點)
日期:14/4-16/4(9.30am-5.30pm) (原本是31/3-2/4)
人數:25
带领:詹美涓,一九六三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現為自由作家,並在呂旭立基金會、台中市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帶領「心靈書寫工作坊」及「繪畫工作坊」課程。曾任職合報讀書人版編輯、中學教師、弘光科技大學講師。作品曾獲聯合報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師大文學獎、耕莘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移站》(遠流),譯有《長鼻子豬》(上誼)。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四月 《奇迹课程》系列课程:踏上奇跡之路 ~ 《奇迹课程》基础班 (注意日期更改了!)


踏上奇跡之路 
~ 《奇迹课程》基础班

《奇課程》教你心想事成的技巧,也教你如何在人間築夢,
它只是幫你認清你是自己這場人生大夢的編劇
《奇蹟課程》引導你另一條新路,協助你直探人類痛苦与不安的根源,
它教你看出親密關係令你愛恨交織
它教你看出你‘老覺得不好、匱乏、脆弱’及‘自我憎恨’的原因,
它教你如何用寬恕解除你潛藏的宿怨與深層的無價值感
它教你如何改寫自己的劇本,
找回你本有的圓滿自性與真正的幸福。

課程形式:短講、心理體驗活動、小組分享、冥想等方式,協助學員瞭解《奇蹟課程》,並加深學員對《奇蹟課程》的體驗,走上自我療癒的路。

日期:28/4(六) - 29/4(日) (原本是17/3-18/3)
时间:9.30am-6pm
费用:RM 450
带领:张春源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Inner Peace 七月電影分享會: 【我孩子們的爸爸】



Inner Peace 七月電影分享會
片名:【我孩子們的爸爸】
(法國片,110min
日期:16/07/2012, 7.45pm
費用:RM5 (場地費)
聯絡:012-3018006 祖潔

劇情大綱
一個完美爸爸的秘密、愛與夢想
貴格瓦擁有了所有男人都夢寐以求的:一個他深愛的妻子希薇雅、三個可愛的女兒和一份不斷為人們創造夢想的好工作電影製片。貴格瓦的專業與執著無懈可擊,他的風采與魅力更受人誇讚,僅管電影市場風險甚高,但他的「月電影」卻深獲好評
雖然貴格瓦幾乎將他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工作上;但每逢週末,他必定會回到鄉間別墅裡和家人共同渡過,而這也是希薇雅和女兒們最感到快樂的時光。然而這個週末,貴格瓦卻沒有回家。更讓人震驚的是,當晚巴黎傳來了一樁意外消息,讓希薇雅幾乎不敢置信
第二天,希薇雅帶著女兒們一道趕往巴黎,她想知道貴格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正值花樣年華的大女兒克蕾曼絲,則想確知爸爸對她們的愛,是否還一如從前?究竟 貴格瓦發生了什麼事?他能再重新回到這個關心他的家嗎?當希薇雅和女兒們到了巴黎後,才發現一切事情,更遠超過她們的想像

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好文悅讀:抹消生死的界線

抹消生死的界線

(余德慧)

我相信生命的真諦不在教義中,也不在宗教的活動當中,而是在最孤獨的時刻.
最孤獨的感覺是在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起身看著我身旁熟睡的親人.有一天,我們終將不到彼此,親愛的人終將不見,看著他們的臉孔,我感到無限的孤獨.弟弟去世之後,我在老家的廳堂看著祖父.祖母.父親.母親與弟弟的照片,小小的堂屋的牆壁,掛滿了我的親人照片.他們的不在,我反而覺得不孤單.
真正孤獨的感覺是在最快樂的時候.尤其當著自己最喜歡的人的眼前,一抹孤獨的疑雲在閃爍之間隱約浮現.我知道人生福華是生命的滋養,但是朝著凋謝的生命怎能永遠巴望著滋養?我們總要準備著凋謝的心情.
為什麼我總是在最親密的人身上感到孤獨?原本我們與最親密的人說要一生一世在一起的,而這樣的心願恰好是一生最無法達成的心願,就在這心願的盡頭,我們隱約看到一個轉折,那裡有個心願所無法橫越的巨大鴻溝,向我們顯示這個心願的虛軟無力.
我們不願意對生命說謊,所以我們必須用一種本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活著.最本真的態度是把:〔活著〕當作問題,而不是理所當然.從一開始,任何個人的出現在地球上往往只是因緣際會的機緣,並不是必然有你這樣的一個人.從機緣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出現是在千億的基因組合裡,因緣際會的被組合出現.我們帶著祖先的基因,可是並沒有一個可以明白指認的祖先,我們的父祖輩也是在祖先的因緣際會暫時出現的.我們的去世,也只是把自己變成無名的祖先,成為子孫的先行者.因此,任何活著的人都是?〔反祖〕的:返回到整個人類基因庫的無名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