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1日星期日

為什麼找不到愛?

    Q071 問
      帶《寬恕十二招》讀書會,帶到第二招「我渴望的是愛」,很多人就說:「我知道我渴望的是愛,我怎麼找不到那個愛?」我覺得我給的答案很勉強,我自己也好像並不知道,到底要怎樣,才能找到那個愛?
      你說的沒錯,自己感受不到時,不論講得多麼好,自己會感到「勉強」。怎麼才能找到那個愛,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嘗試去接受,由接受陌生人的愛開始。所以,別人的問題,其實也是你最好的學習機會。 一定會有人問「可是我感覺不到對方的愛啊!」說這句話的人,心中可能假定了「如果有愛,人家一丟出來我就一定收得到」;當他覺得自己沒有收到,表示別人沒給出來。但是,這個假定是錯的:他沒有收到,未必是別人沒有給他,可能是他沒有準備好接受。 如果是新學員的話,聽了這一說法一定會很反感。這時候,你可以慢慢問他,在什麼情況下感覺不到愛,或者那一句話讓他感覺不到愛,讓他慢慢講,你會和他一起體會到,RECEIVE 和 ACCEPT 之間的不同。 當事人可能也會問,上帝能不能幫助他。可是,他要清楚,沒有辦法接受到愛,完全是因為我們這一「受方」出了問題。我們若不去清理接收的管道,沒有人能幫助我們接受愛的。因此接受到或接受不到愛,問題不在於對方給不給,而是你內在的「接受」機制。而這接受機制又是出自潛意識的某種信念或是選擇,當抉擇不斷重複而演變成習慣以後,就形成了我們看事情的眼光或心態。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不配被愛,那麼我們的眼睛永遠看不到別人給我們的愛。因此,我們要問自己的是:我為什麼老用這種眼光去看,這樣看對我究竟有何好處,或者說,我這種眼光是否在保護某種說不出來的內心之苦? 例如,一個很委屈的太太,無論他先生怎麼樣對他好,她永遠都看有問題的另一面。她做這個選擇一定有原因的:她可能怕失去了她抱怨的權力。她心裏有個痛說不出來,需要透過抱怨來宣洩這個痛。這痛很可能是因為自己感到不被愛,沒有價值,沒有能力。由此心態找一位丈夫來彌補或遮掩內心的「自慚形穢」或「自我憎恨」,將來,不論對方做什麼,她是不可能不「怨」的。 她看不到自己在保護她怨的權力,她的怨下面有個痛。只要是活在身體與世界中的人,沒有一個人沒有「怨」的,那個叫存在的痛。總之,「找不到愛」的問題,不在於「愛」,也不在於「怎麼去找」,而是內心抵制「愛」的那個「怨」與「痛」。(奇蹟課程開宗明義就說清了,它不是要帶給我們愛,而是幫我們清除那些抵制愛的障礙。) 所以你在解釋的時候,就看你自己清到哪一層次,你就能帶他到哪一個層次。有些團體或是老師只幫人看到自己的怨就行了,她可能還無法去挖「怨」下面埋藏的真正理由,那時,就寬恕自己「我還需要怨」,我也寧願接受「怨」之後的後果,這已經踏出第一步了。
    節錄自若水與大陸讀書會召集人的聚會錄音,感謝嚴園記錄,若水修訂。 原文於 2009/4/16 已發表於奇蹟課程中文部網站

没有评论: